因为,很少有人一步一步地向大众普及棒球规则跟核心逻辑,而棒球的核心规则的理解门槛是比较高的(相对于足球、篮球这类运动),不是看一眼就能懂。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棒球规则的科普,贴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村庄,黄村和红村,中间有一片草地,春天到了,人们在此玩耍,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一个红村的小男孩说:我扔的球,比子弹还快,谁也拦不住。
一个拿棍子的小男孩说:我的棍法,密不透风,子弹来了也照样打飞。
一旁的人乐了:那用你的棍,打他的球,则何如?
比赛就这么开始了(唉,男孩子的胜负心啊,就是这么奇妙)。
击球手(也就是拿棍子的小孩)说:等等!咱们得先设定一个有效的投球范围啊,不然你四面八方乱扔,我怎么打?
于是他们定了一个规矩:好球和坏球。
在击球手的身旁,有一个看不见的立方体区域,叫“好球区”,高度范围大概是从击球者的膝盖到肩膀,球穿过好球区的任何一点,就是好球,“好球区”以外的都是“坏球区”。
但是只要击球手挥动棍子,甭管球扔在哪都好球,因为这说明这个球骗过了击球手。
比如下面这种情况,是好球:
既然给投球手划定了有效范围,那击球手也要划定边界:一个扇形放射区域。
投球手担心砸到后面围观的路人,就找了一个小伙伴过来当“捕手”——站到击球手身后负责接球。
比赛没几分钟,他俩就都发现对方在吹牛,但发现这个击球游戏还挺好玩,便继续愉快地玩耍。
可是有一个问题:每次球被击飞之后,捡回来特别费劲。
击球手:你离得近,你去捡。
捡球手:你打飞的,你自己去捡。
击球手:我凭本事打飞的,你去捡!
争执之后,他们打成一致,决定再叫几个小朋友过来帮他们捡球。
捕球手:可别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无偿帮我们捡球呢?
投球手:这个好办,我们编一个更复杂的游戏规则,让他们一起参与,给他们一个听起来很酷的称号,这样他们就心甘情愿地帮我们捡球了。
捕球手:真是个好办法!咦?等等!我当时好像就是这么被你忽悠过来接球的……
投球手:不要在意这种细节。
投球手开始忽悠其他小伙伴:
我们红方,是城堡的守卫者,但是我们的情报(也就是那个球)在传递的过程中,被潜入城堡的敌人(也就是击球手)击飞了。
击球手打飞球之后,会从“本垒”出发,经过一、二、三垒,也就是城堡的四个角,绕着城堡跑一圈,完成他的潜伏进攻任务,我们红方必须阻止他完成任务。
阻止的办法就是——赶在他跑回去之前,捡到他击飞的球,相互传递,然后用拿着球的手触碰他,完成“触杀”。
围观小伙伴:WOW~防守、触杀,听起来好酷哦,我要加入,守卫我们的城堡!
投球手:为了红色城邦!奥力给——(内心OS:这帮家伙真好骗,这下终于有人帮忙捡球了)
7个小朋友举手加入,投球手给他们大致安排了一下站位(方便捡各种位置的球)
并且给了他们每人一个称号:
站在垒旁边的就叫垒手,站在外面的就叫外野手,随机应变的就是游击手。
这下捡球的问题解决了。
但是击球手不乐意了:你们全是防守方,就我一个进攻方,不得累死我?欺负我没人是吧?
于是他开始打电话摇人,从黄村找了8个人,加上他自己,组成一支9人队伍,轮流当击球手。
他们约定,投球手连扔了三个“好球”,击球手都没打中,那击球手就“三振出局”,换下一个,如果击中,击球手就立马扔掉棍子开始跑垒(绕场跑一圈)。
可是防守队员实在太多太密集了,根本来不及跑完一整圈,就被触杀。
于是他们决定加一条规则:上垒。
跑垒的人可以临时躲在垒上。
只要顺利跑到下一个垒,就是“安全上垒”,每个垒可以保护一个人(想象一下,城堡里有几处秘密的藏身之处,潜伏者可以临时躲进里面伺机而动),上垒的人就先在这个垒上等着。
然后下一个击球手上场,击完球还是往一垒跑,原本停在一二三垒的就继续往下一个垒推进。
以此类推,这些进攻者要么在半路被触杀,要么依次推进,最终跑完一圈,回到本垒,完成一次进攻任务,得一分。
当有三个进攻队员被“杀”,半局就结束了,另外半局攻守互换。
他们用这套新规则玩了一会儿,又发现一个新BUG。
击球手们发现,只要把球直直地往高处打,掉下来的时间就很长,方便跑垒。
可这样一来,站在远处的三个“外野手”就毫无游戏体验了——球都落得很近,他们没球可捡。
于是他们提出一条新规则:接杀。
如果击球手打飞的球,在没有落地之前,就被防守队员接到,击球手就直接被“接杀”出局。
而且一旦击球手被“接杀”,这轮其他进攻队员跑的垒就不算数,要回到原来的垒上。
这样一来,击球手就不敢随便打这样的高飞球了,因为太好接。
有了“接杀”规则,大家又可以继续开心地玩耍。
进攻方(黄队)有一个击球手,单身了几十年,麒麟臂力道极大,经常能把球直接打到观众席,或者打出地球大气层(此处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总之防守方根本捡不回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全垒打”或者“本垒打”——此时场上的进攻队员全都可以慢悠悠走回本垒得分。
有个投球手一看情况不妙,这家伙太牛了,棍棍全垒打,就想出一个损招——故意扔一堆坏球,不让他打中,甚至干脆直接把球往击球手的脑袋上砸。
然后说:“哎呀,不小心扔偏,这也很合理嘛。”
为了防止这种恶意犯规,所以又加了两条规则:
触身球——但凡击球手被球打中,直接保送上一垒。
四坏球保送——如果投球手连续扔了四个坏球,击球者也保送一垒。
如果保送的时候,一垒已经有人,就让他直接去二垒,以此类推。
他们继续玩了一会儿,游戏又出现漏洞(没错,棒球的规则复杂,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要不断出“补丁”来维持游戏平衡)
就像跑步比赛里经常有人抢跑,在棒球比赛里也是,投球手还在做投球动作,球没出手,有的垒上的人就开始往下一个垒上跑,也就是“盗垒”。
一旦被发现盗垒,投球手可以直接把球扔给防守队员,开始围追触杀。
至此,肉眼可见的游戏漏洞都修补上,他们终于可以愉快地玩耍。
后来,这群孩子们玩的这个游戏,演变成一项职业运动,被全球各地的亿万人所喜爱。
当年那几个孩子嬉戏的场景,也被记录在当时的儿童故事绘本里,成了时代的印记。
人们也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游戏规则,棒球的规则会继续在奔跑、投掷、合作、飞扑以及欢声笑语中继续慢慢演化………
对了,这篇回答是给另一个回答“还愿”的,对冰壶规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去看看:
冰壶这项运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何会有人认为它「毫无意义」? - 通俗解释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707290/answer/23402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