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陆家嘴之狼_,(https://xueqiu.com/4876861216/324914447)
$高通(QCOM)$ 华为手机业务的复苏对高通(Qualcomm)的业绩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涉及市场竞争格局、供应链关系、技术自主化趋势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潜在影响:---### **一、直接影响:华为手机芯片采购的潜在变化**1. **华为芯片自研能力恢复**- **麒麟芯片回归**:华为Mate 60系列搭载自研麒麟9000S芯片(支持5G),标志着其芯片设计能力突破美国制裁限制。若华为持续扩大自研芯片产能(如与中芯国际合作),可能逐步减少对外购芯片(如高通骁龙)的依赖。- **高通订单流失风险**:2021年华为曾短暂恢复采购高通4G芯片(如骁龙888),但若其自研芯片产能提升,高通对华为的芯片销售收入可能趋近于零。2. **短期采购需求波动**- **4G手机补位**:若华为在海外市场(如拉美、中东)仍依赖高通4G芯片(因5G受限),短期可能带来少量订单,但规模远低于制裁前水平(2019年华为占高通营收约6%)。---### **二、间接影响:安卓阵营竞争格局变化**1. **中国市场:华为挤压其他安卓厂商份额**- **份额争夺**: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复苏(2023Q4份额回升至10%-15%)可能直接冲击小米、OPPO、vivo等厂商的销量,而这些品牌是高通的主要客户(占其手机芯片收入约30%以上)。- **高通销量承压**:若其他安卓厂商因华为竞争而销量下滑,高通的中低端芯片(如骁龙7系列)出货量可能受到拖累。2. **全球市场:华为海外扩张受限**- **制裁约束**:受美国技术出口限制,华为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难以恢复至制裁前水平,对高通全球市场份额冲击有限。- **高端市场分化**:若华为旗舰机(如Mate/P系列)在海外通过4G版本使用高通芯片,可能带来边际收入,但难以抵消中国市场竞争带来的损失。---### **三、专利授权(QTL)业务的潜在收益**1. **交叉授权协议的持续性**- **专利费收入**:华为与高通在2019年达成专利和解,华为每年向高通支付约18亿美元专利费(主要基于手机销量)。即使华为使用自研芯片,仍需为3G/4G/5G标准必要专利支付授权费,这部分收入对高通QTL业务(毛利率近80%)构成支撑。- **风险点**:若华为通过自研技术降低对高通专利的依赖,或推动全球专利费率重谈,可能影响长期收入。---### **四、技术竞争与供应链重塑**1. **中国供应链自主化趋势**- **去美化压力**:华为推动国产芯片制造(如中芯国际N+2工艺)和射频前端(如唯捷创芯)替代,可能加速中国手机产业链“去高通化”,长期削弱高通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主导地位。- **高通应对策略**:通过与中国厂商合作(如与中芯国际代工合作)或调整产品定位(如定制化中端芯片)维持市场份额。2. **6G与前沿技术布局**- **研发竞速**:华为在5G/6G专利领域与高通存在竞争,若华为复苏加速其全球6G标准话语权,可能威胁高通长期技术壁垒。---### **五、财务影响量化评估**| **维度** | **短期影响(1-2年)** | **长期影响(3年以上)** ||----------------|---------------------------------------------|-------------------------------------------|| **芯片收入** | 华为采购有限,其他安卓厂商份额流失导致收入下降5%-10% | 中国产业链自主化或使高通在华收入占比降至15%以下(目前约35%) || **专利收入** | 华为手机销量增长带动专利费稳中有升 | 专利费率博弈风险增大,增速放缓 || **毛利率** | 中低端芯片价格战加剧,毛利率承压 | 高端市场技术竞争压缩利润空间 || **股价表现** | 市场担忧中国业务风险,估值受压 | 多元化业务(汽车/IoT)成关键增长点 |---### **六、高通的核心应对策略**1. **巩固非华为客户关系**- 为小米、荣耀等厂商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芯片方案,绑定旗舰机型合作。2. **加速业务多元化**- 扩大汽车数字座舱、物联网(XR、工业互联)芯片的营收贡献(目标占比超30%)。3. **参与中国技术生态**- 与中芯国际、本土射频企业合作,适配中国供应链需求。4. **强化专利护城河**- 通过6G研发和标准必要专利(SEP)布局维持授权业务优势。---### **结论:结构性冲击大于短期波动**华为手机复苏对高通的业绩影响将呈现**“短空长忧”**的特点:- **短期**:华为自研芯片导致高通直接订单流失,叠加中国安卓阵营内卷,2024-2025年营收或面临5%-8%的下滑压力。- **长期**:中国供应链自主化与华为技术竞争可能系统性削弱高通的市场主导地位,倒逼其加速转向汽车、AI等新赛道。**关键变量监测**:1. 华为自研芯片的产能与良率进展;2. 中国安卓厂商的份额变化及高通绑定策略;3. 高通在汽车/IoT领域的商业化速度。